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有人曾说,这是老师们最有成就感的日子,无数学生和家长的鲜花与祝福会将老师们牢牢包围其中。不过,接受祝福最多的往往都是那些经常和学生见面的班主任和主科老师,而像体育这样的副科老师却常常受到“冷落”。

教师节 体育老师备受冷落:从事体育教育多年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平时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本就没那么高,“地位跟主科老师肯定没法儿比”,在教师节这天感受尤为明显。“看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老师,收到很多礼物与祝福,而自己这边连专门来跟自己说声"教师节快乐!"的学生都很少,如果没有上课,学生们一般只会在遇到时才说上一句。同样是老师,落差却这么明显,心里肯定也会觉得不是滋味。”

朱老师说,其实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老师们不会因为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自己而改变工作态度,更不提倡学生送礼,“只是在教师节这天听到一声祝福,还是会感到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认可,会觉得心里很温暖。”

毕业生返校 体育老师看的少:不仅是在校学生,许多毕业生也选择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返校看望以前的任课老师,而这里面体育老师的比例就更少了。目前供职于一家物流公司的张喆就表示,与几个昔日要好的同学,一起回校看望高中老师,已经成为他在教师节的“规定日程”了,“大概坚持了有四五年了”。小张说,因为高中期间师生关系非常好,也是借教师节的机会,与老师、同学聚一聚,交流一下感情,“毕竟都毕业了,大家都很忙”。

不过在小张的“探望名单”中并没有体育老师,“可能是因为不是主科,跟体育老师接触的还是相对较少吧,所以感情没有那么深。一般学生回校,看望的还是以班主任和跟自己比较熟悉的主科老师为主。体育老师的话,当初班上的体育尖子或者是校队队员,可能会去探望得多一些。”

应试教育是关键:专家表示,学生家长和社会区别看待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这是现实的考虑,造成主科老师与体育等副科老师在教师节待遇“两重天”的,关键还是应试教育制度。“这种差别一直都存在,只是在教师节这天比较直观地展现出来罢了。”

专家的话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印证。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学生家长田先生就表示,在教师节这天向主科老师祝贺节日几乎已经成为家长的“共识”。“别人都祝贺你不祝贺,总害怕老师们会不会有区别对待,或者就不尽心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业竞争又那么激烈,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在教师节表达一下,算是一份心意也算是送个安心吧。”

田先生坦言,自己从未给体育等副科老师送过礼,“没考虑过,可能因为不是考试科目吧,孩子也不是特别喜欢,就觉得没那个必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赵忠心教授表示,应试教育让许多家长认为,不考试的科目就不重要,这也是造成目前中国许多孩子高分低能的症结所在。赵教授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的12门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发展智力的核心并不是语数外,而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则要靠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教育的全面开发。”

不过专家也表示,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体育不受重视的状态还很难。虽然目前我国陆续出台的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及中考体育加分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但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受重视程度,还得在整个社会上扭转“重文轻体”的氛围,和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体制。

让我们期待,体育老师享受教师节注目的日子早日到来。